連續軋制不銹鋼管技術在20世紀上半葉連續不斷地發展,經歷了Ellwood 連軋管工藝試驗、Monessen 及 Allenport Group C、GroupE連軋管機的投產和Foren軋管機等各個發展階段,最后才是Lorain 廠、Gary 廠與張力減徑機聯用的連軋管機組的投產,從而于20世紀中使軋制不銹鋼(gang)管技術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應該提出:講連續軋管機發展史而不講Fassl軋機是不夠完整的,美國第一臺生產性的連續軋管機誕生在Monessen廠,它就是德國按Fassl軋機設計的。Fassl軋機實際上標志著連續軋管從試驗軋機到生產軋機的轉變,所以Biller 博士將Fassl列為對連續軋管機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三個人中的第一個位,另兩位是 Foren 和A.H.Calmes,而美國資料中對Fassl軋機只字未提。假如從Kel-logg軋機算起,這是一個時間跨度為60年的連續不斷的發展過程。本章主要是敘述 Lorain 廠和Gary廠的連軋管機組,即真正站穩腳跟的兩套連軋管機組。


 在美國技術文獻里習慣用發明人的名字來命名軋管機,但對連續軋管機來說,這一點難以辦到,因為它是在一百多年歷史發展中的一項集體創作而不是個人發明,所以美國技術文獻中稱它為Mandrel Mill(長芯棒軋管機)。既然是集體創作,那么參加創作者其所作貢獻就有大有小,Biller博士曾說,對連續軋管機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是Fassl、Feren和 A.H.Calmes三個人,其中前兩位是針對全浮動芯棒連軋管工藝而言,后面一位是針對限動芯棒連軋管工藝而講的。


 對軋(ya)(ya)(ya)制不(bu)銹(xiu)鋼(gang)管工藝技(ji)術(shu)發展(zhan)的(de)起(qi)點(dian),有兩種觀(guan)點(dian):一是(shi)從Kellegg連軋(ya)(ya)(ya)管機算起(qi);二(er)是(shi)從Fassl軋(ya)(ya)(ya)機算起(qi)。長芯(xin)棒連續(xu)軋(ya)(ya)(ya)管機已有80多(duo)年的(de)發展(zhan)歷(li)史(shi),但受(shou)到(dao)電氣傳動(dong)及張力(li)減(jian)徑技(ji)術(shu)水(shui)平的(de)限制,在20世紀初(chu)并沒有多(duo)大(da)的(de)發展(zhan),直到(dao)1949~1950年的(de)兩套沒有張力(li)減(jian)經機的(de)單獨(du)傳動(dong)的(de)連軋(ya)(ya)(ya)管機組在美(mei)國(guo)不(bu)銹(xiu)鋼(gang)管廠投產(chan)后,才得(de)到(dao)進一步的(de)發展(zhan)。


 Loin 廠和Gary廠連軋管機組是真正站穩腳跟的兩套連軋管機組,隨后在德國Mulheim 不銹(xiu)鋼(gang)管廠又有兩套連軋管機組分別于1965年和1972年投產,不銹鋼管月產量分別為22000t和40000t,特別是RKII機組將連軋管機組的年產量提高到50萬t/a的水平,因化人們以 RKII 作第三代連軋管機組即現代化全浮動芯棒連軋營機組的代表,此外RKII還有Lorain 和Gary廠所不具備的工藝特征,這些特征是(相對于20世紀70年代面言):


 1. 采用(yong)連(lian)鑄(zhu)圓(yuan)壞軋管;


 2. 采用狄賽爾穿孔機穿軋空心坯(pi);


 3. 應(ying)用先進的關于連軋工藝理(li)論及張(zhang)減理(li)論研究成果;


 4. 采用“竹節(jie)”控制和(he)CEC控制。


 人們說RKII全浮動芯棒(bang)連(lian)(lian)軋機組(zu)是登峰造極的(de)杰(jie)作。MDM在(zai)總結RKI和RKII設計生產經(jing)(jing)驗(yan)的(de)基礎上,向寶(bao)鋼無縫提供了或套的(de)屬(shu)于全浮動芯棒(bang)軋制(zhi)不銹(xiu)鋼管(guan)工藝(yi)的(de)連(lian)(lian)軋管(guan)機組(zu),至(zhi)此(ci)連(lian)(lian)軋管(guan)機組(zu),經(jing)(jing)歷(li)了第一代(dai)Fasi軋機、第二代(dai)Foran軋機而發(fa)展到第三代(dai)(以RKII為代(dai)表),再往下發(fa)展就是MPM軋機了。